|
六一路小学 夏秋慧
摘要
本文深入剖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阐述学生计算学习兴趣、能力、习惯和信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教学策略
一、引言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热点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深入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2.1 学生计算学习兴趣低下
数学计算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但目前很多学生对计算学习兴趣不高,存在依赖教师讲解的现象,对计算理论知识理解肤浅,在练习中往往敷衍了事,缺乏深度思考。这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计算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多为重复练习,学生难以感受到计算的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 ,觉得数字换算无聊,对计算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2 学生计算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单纯的计算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影响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缺乏多样化的训练形式,难以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算理的讲解不够重视,学生未能真正理解算理就进行计算,导致计算能力提升缓慢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计算结果,而不引导学生理解3个20是60、12可以分为10和2 等算理,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就难以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计算。
2.3 学生计算学习习惯不佳
以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计算结果,忽视对学生计算审题、知识点应用以及计算过程的指导,致使学生计算习惯不良,只注重结果,很少思考计算过程。这不仅降低了计算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数学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忽略运算顺序;书写潦草,导致数字看错;计算过程中跳步、省略步骤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容易导致计算错误 。
2.4 学生计算学习信心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计算,从而在学习中过度依赖教师,即使有正确想法也不敢表达。这种缺乏信心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还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计算教学产生畏惧,难以形成学习兴趣 。例如,当学生遇到较难的计算题目时,往往会直接放弃,不愿意尝试思考和解答。
三、解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计算探究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趣味练习题目,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计算的魅力,从而改变对数学计算的认识,积极参与计算学习。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数量关系的抽象变化转化为形象演示,帮助学生从10以内加减法思维顺利过渡到100以内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抽象数学认识的形成 。在练习环节,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趣味题目,如“糖果的买卖”“超市购物”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计算,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计算的实用性,提高计算练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3.2 培养学生计算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在课前进行3分钟口算训练,通过抢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课间开展24点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从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合理的算理。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通过出示坐碰碰车、坐过山车等生活情境图,引导学生讨论“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等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3个20是60、12可以分为10和2 等算理,然后通过做几道类似的计算题,及时总结算理算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
3.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思考,反思理论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整合。一方面,落实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典型问题和例题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计算学习方法。在分数乘除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1”,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建立明确的计算解题步骤,要求学生在计算练习中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书面表达,不得省略关键步骤。在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分步计算,逐步完成解答,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
3.4 增强学生计算学习信心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挖掘并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如认真的计算学习态度、勇于提出疑问、敢于质疑教师讲解等。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虽然答案错误但思路有可取之处时,教师应肯定其思考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氛围中逐渐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克服对数学计算的畏惧心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计算学习中。
四、结论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未来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以及增强学生的计算学习信心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热点问题,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